管理者应掌握积极心理学方法
管理理论和心理学理论的关系密不可分,比如管理对人性的三大假设X, Y, XYZ跟心理学从传统的“消极”到“积极”发展路径基本契合,既然管理和心理学研究的对象都是人,那么二者应该会相互借鉴与激发,管理的终极意义是“改善别人的生活”(德鲁克语),而心理治疗的意义在于“助人自助”,实质上都是“让人的生活变得更美好”。 管理有不同学派,心理学同样有很多流派,西方一般认为精神分析,行为主义,人本主义是心理学主要的三大流派,从人本主义派生出来的积极心理学从80年代起开始受到重视,其实跟IT行业发展,互联网经济兴起,全球化都有很密切的关系。
积极心理学主张研究人类积极的品质,充分挖掘人固有的潜在的具有建设性的力量,促进个人发展,使人走向幸福。积极的意思是相对于传统的“消极”,它不是修复受损部分,而是培育人类最好的正向力量;积极心理学对积极的力量培育与强化来取代个案的缺陷修补;积极心理学是发挥人类正向或积极的潜能:幸福感、自主、乐观、智慧、创造力、快乐、生命意义等。
积极心理学被定义为“研究有助于发挥人、团体和机构的最佳状态或功能的条件和过程的一门科学”。它提出了积极预防的思想,认为在预防工作中所取得的巨大进步是来自于在组织内部系统地塑造各项优势能力,而不是修正缺陷。在积极工作制度的研究中,积极心理学创始人赛里格曼从美国大都会人寿保险公司的15000名员工中筛选出1100人作为观察对象,对其进行5年长期追踪后发现:具有积极情绪的经纪人业绩比常常表现出负面情绪的人高出88%,而负面情绪的人的离职率是积极者的三倍。由于积极心理学的兴起,在世界范围内,企业的人力资源培育从过去的管理举措变成了激励和引导。
以微软,甲骨文,因特尔,戴尔,惠普为代表的IT公司,在管理上与传统的制造业公司有明显差异,员工知识化水平高,范围广,希望企业能“以人为本”,“创新”,“平等”,企业要用好知识员工,必然要建立一套吸引他们的文化,对管理者的管理水平有更高的要求,以前那种家族式,独裁式的管理已不能吸引优秀知识员工,更无法留住他们,所以,积极心理学在企业管理内开始应用。到了新世纪,以谷歌,Facebook,Twitter一大帮互联网公司成为互联网经济的翘楚,他们人均收入比过去传统制造业公司的人均收入要高出何止百倍,员工更加要求“创新”“自由”“独立”,甚至到今天小米提出的“去中心化”,“去KPI”,“三层架构”,是互联网时代带给管理者更高的挑战,如何启发员工自主的创新力,执行力,责任感,事业心,激情去完成工作,创造绩效?要求管理者或HR必须更了解员工的心理状态,心理属性,掌握积极心理学的原理和技巧。
经理最重要做的事情,就是找到并发挥下属的潜能才干,而非一味的修正他的缺陷,也就是要从积极心理学的角度来管理员工,而不是从传统“消极”心理学的角度,只关注员工的“不足”“缺点”,以为去掉不足和缺点就能让他变得优秀,从心理学角度来看,去掉不足和缺点只能让一个人的心理水平从负回归到零,而要想从零到正,应多发挥人的长处和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