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翻转组织——在强监管下启动敏捷项目,组建自管理团队(Part 2)

【案例】翻转组织——在强监管下启动敏捷项目,组建自管理团队(Part 2) 原创 2015-11-14 黄喆 意启部落 组织变革 文章导读 在规模化敏捷中组织文化转型和组织结构转型一直是两个很棘手的问题。如何构建跨职能、跨模块的全功能团队?如何导入自组织的文化?团队自设计的过程可能是同时解开这两个难题的钥匙。本文介绍一个在大型医疗企业中进行团队自设计的案例,共3篇,这是第2篇。 … 团队自设计工作坊——成年礼 当天 所有的团队成员和Coach都参与了这个工作坊,Daniel先引导团队进行了一个破冰仪式。之后,经理高剑宏介绍了本次团队重新组建的目的: 1消除团队间的依赖,提升团队的端到端交付能力。 2最终形成4支全功能团队,每支团队6名成员。 3选举两名专职的ScrumMaster。 整个自设计工作坊为期一整天,其具体计划如下:

  1. Scrum角色介绍(2小时)
  2. SM发表竞选演说(0.5小时)
  3. 团队自组建(1小时,2个迭代)
  4. 团队选出他们希望的SM(10分钟)
  5. 团队确认自己的现状和发展目标(1小时)
  6. 组建虚拟团队(2小时)
    • Scrum热身介绍 为了让团队可以就PO和SM的具体职责达成一致。Daniel首先为整个团队介绍了Scrum中的角色和职责,让大家对理想的团队和SM建立了基本的概念。 这个培训持续了2小时左右,在这个阶段也让大家更加理解了自组织自管理。通过这个阶段的介绍和引导,Daniel成功的挑起了大家对自组建团队的兴趣,让大家对后续的自组建过程已经跃跃欲试了。
    • SM竞选演说,8人竞选 接下来就开始正式进入到自组建的过程了,首先是请自愿竞选SM的同事发表竞选演讲。出乎之前预料的是,在25位成员中竟有8位同事竞选SM,比例高达30%。 从这点可以看出团队对敏捷的接纳程度比较高,同时也可以看出之前的培训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 团队自组建规则 在开始自组建团队前,Daniel先请各位成员分组讨论一支优秀的团队应该具备哪些特点。讨论后,各组按顺序介绍讨论结果,后介绍的小组只说和之前不同的特点就可以了。 这个阶段的目的是,引导团队自己思考组建团队时应该考虑到的各种问题。事实证明,通过这个过程,团队可以全面的思考团队组建中的注意事项。这其中包括:跨职能团队、跨模块团队、资深工程师和新员工的合理搭配,团队成员的性格互补,甚至男女的搭配、家近家远搭配等。在整个过程中,经理几乎没有发言,但这些考虑点完全覆盖了之前经理和团队核心成员的思考。 通过这个团队自己讨论的过程,让大家对团队组建的规则更加理解并认可。

</en-media>

  • 第一个团队组建迭代 完成团队组建规则的Grooming后,就进入团队组建的第一个迭代。 每位成员被要求将自己的名字和特长写在贴纸上。会议室的四角贴着四张团队海报。大家可以自由的将自己的能力以及特长贴到任意的海报上。 最初,大家还是倾向于维持之前团队构成。但经过了一阵犹豫和迷茫后,大家开始意识到之前的团队组成并不符合“跨模块”这一要求。于是团队渐渐开始真正的重组。 在第一个迭代结束时,我们可以看到四支跨职能、跨模块的团队已经初步形成了。而这个过程只用了20分钟。

</en-media>

  • 第一个团队组建迭代的Review 然后就是10分钟的互相Review。每个团队会向大家介绍自己的团队构成,以及这个构成是如何满足之前的要求的。而其他团队可以在这个阶段提出问题。 如果发现这支团队还有哪些问题,就贴一个Bug(红色报事贴)在该团队的海报上。这其中比较典型的问题“团队的跨模块能力不均衡,有些团队在某个模块上能力较弱”以及“老人和新人搭配不均衡,导致团队间能力差距较大”。收获了满满的Bug后,团队进入了下一个自组建迭代。

</en-media>

  • 第二个团队组建迭代 第二个迭代开始后,为了解决各自的Bug,团队展开了几分钟的内部商讨。然后就开始出现了各种“挖角和转会”的活动。这些调整基本是发生在两个团队之间的,大部分团队的Bug在这个阶段都得到了解决。
  • 第二个团队组建迭代的Review 进入到第二轮review,我们发现团队仍然还遗留了一部分没有解决。而这些问题,很难通过两个团队之间调整得到解决。经历了一番尝试后。我们将初步形成的四支团队聚到一起。让他们一起决定如何解决剩下的问题。团队中自发涌现除了一些多方一起调整的建议,最终解决了剩下的Bug。 明天的文章中,会有成年礼的剩下3步的介绍,以及团队转型后的成效披露。

反向链接:

来发评论吧~
Powered By Valine
v1.5.2